快3平台-- MBA智库百科 - 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
快3平台2023-01-31 16:05

快3平台

东西问丨铁木尔·沙伊梅尔格诺夫 :哈中交往30年,为国之交带来哪些启示 ?******

  中新社阿斯塔纳12月30日电 题 :哈中交往30年,为国之交带来哪些启示 ?

  ——专访哈萨克斯坦资深外交官 、国际问题专家铁木尔·沙伊梅尔格诺夫

  中新社记者 张硕

  自1992年正式建交以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实现了从友好关系到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跨越式发展,成为睦邻友好的典范之一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 ,中哈交往也为不同国家与文明的相处提供了借鉴 。

  日前 ,《中国—哈萨克斯坦: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的三十年》一书在哈出版发行,书中记录了两国关系 的重要发展阶段与诸多重要时刻 。该书主创作者铁木尔·沙伊梅尔格诺夫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分享了一位哈萨克斯坦国际问题专家视角下哈中交往30年的思考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 :中哈建交30年,双边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给哈萨克斯坦带来哪些影响?

  沙伊梅尔格诺夫:邻国之间必然产生关联 ,哈中交往同样如此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两国都实现了快速发展,对亚洲成为全球经济中心地带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哈萨克斯坦也迈入全球最具竞争力国家前50名。我们不会停止追求进步,也许这就是两个邻居相互吸引的原因 。

  谈论哈中关系对哈萨克斯坦的影响时,我认为首先要从政治层面说起。中国 是最早承认哈萨克斯坦独立并与哈建交 的国家之一,从而表明了对哈友好态度 。20世纪90年代 ,哈萨克斯坦自愿弃核,这个决定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两国还签署了国界协定与勘界协议 ,通过法律途径全面解决了两国边界问题。

  多年来,两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哈萨克斯坦通过与中国合作实现石油和天然气多元化出口,同时吸引了中国数百亿美元投资。2013年,中方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全球合作 的典范,将140多个国家联系在一起 ,取得了诸多建设成就 。

江苏连云港,中国-哈萨克斯坦(连云港)物流基地装卸忙 。王健民 摄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 ,也 是连接亚欧的交通要道 ,很多亚欧贸易从此过境 。这从根本上确立了哈萨克斯坦作为亚欧大陆运输桥梁 的国际定位。

  借用中国古语“三十而立”来形容哈中关系再恰当不过。在过去30年里,两国友好关系为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 。30年 的时间,哈萨克斯坦建立起了自己 的国家,获得了国际尊重,而中国也已逐步成为拥有强大影响力和经济技术能力的国家。

  如今 ,哈萨克斯坦人民正满怀信心地为实现国家繁荣前进,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 ,哈中两国人民怀揣相似愿景并为之努力。站上两国关系发展 的新起点,我相信哈中将携手开创下一个“黄金30年”。

  中新社记者:您为何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给哈萨克斯坦带来了“看得见 的繁荣”?

  沙伊梅尔格诺夫 :“一带一路”已成为参与广泛 的国际合作倡议。哈萨克斯坦正处于这一国际经济活动 的核心位置,用地缘经济学的话来说 ,东西方陆桥 的主要优势在于 ,货物从中国经哈萨克斯坦运往欧洲仅需15天左右,而海运则需45天。

  通过对国际经济形势研判,哈方寻求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转化为实际 的经济利益。当下,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复杂 ,处于亚欧十字路口的哈萨克斯坦具有很大 的过境潜力 ,可充当亚欧间最重要 的陆路走廊与运输中转枢纽 。

在阿拉木图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交通和物流”国际展览会上,中国机械装备产品吸引客商参观和咨询 。达恩克 摄

  同时,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哈方提出了旨在大规模改造升级哈境内交通基础设施并联通国际走廊的“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为本国融入全球货运体系提供保障 。

  这一投资超90亿美元 的基础设施项目,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的重要内容,并可能转化为地缘经济优势。新亚欧大陆桥也使哈萨克斯坦拥有了一条驶向大海的快捷通道,对于无法进入海上贸易路线的哈萨克斯坦来说,具有战略意义 ,也意味着全新的发展机遇 。

  中新社记者:哈中两国有着2000多年文明交往史 ,如何理解这种历史基础在中哈关系发展中的作用 ?

在哈萨克斯坦举行 的“中国文化日”活动上的茶艺表演 。张硕 摄

  沙伊梅尔格诺夫 :据史料记载,哈萨克斯坦跟中国 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自古以来 ,两国经贸交流活跃、文化合作深入,对欧亚之间政治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历史和地理层面而言 ,哈中两国注定要比邻而居 、共同发展 ,做真诚 的朋友、可靠 的伙伴 。

  从公元前2世纪古丝绸之路建立到21世纪丝绸之路复兴,这也是哈中两国人民交往 的编年史。哈萨克斯坦是古丝绸之路交往 的核心区域,在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古丝绸之路横贯哈全境 ,旧都阿拉木图更可谓丝绸之路的咽喉,是古代中国通往中亚之路 的必经之地。

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 的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哈萨克斯坦展区商品丰富吸引参观者围观 。刘新 摄

  几个世纪以来 ,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 。毫无疑问,关于哈中关系的讨论会唤起人们对伟大丝绸之路 的记忆 。这条独特的跨境陆上通道以经贸、文化和人文纽带连接起东西方 ,为世界历史留下了深刻印记 ,不仅影响了亚欧文明的发展,也形象反映出哈中交往的深度与广度。

  如今 ,两国逐步将双边关系提升到“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高度,我理解 的“永久”一词意指哈中作为邻邦,注定交往密切 ,几千年来亦如此 。而在现代关系发展中 ,双方交往呈现出广泛而平衡 的特点——两国在政治领域进行建设性对话,在经济领域开展密切合作 ,可以说 ,我们几乎不存在不互动 的领域 。

努尔苏丹(现阿斯塔纳)当地中学生在阅读汉语教材 。文龙杰 摄

  中新社记者:在您看来 ,中哈交往30年给国家之间的相处带来了哪些重要启示 ?

  沙伊梅尔格诺夫 :哈中两国真正建立了堪称典范 的国家间关系。在很短的时间内,哈中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为两国关系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首先,双方保持了元首密切交往的良好传统,充分发挥元首外交对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战略引领作用,完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保持哈中合作委员会高效运转,使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得以稳定系统发展 。

  其次 ,哈中关系不断深化有助于实现本地区 的长治久安。两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有着相同立场和共同语言,在联合国 、上海合作组织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和“中国+中亚五国”会晤机制等多边机制框架内扩大合作 、加强协调 ,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安宁 。

北京集邮爱好者展示《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纪念邮票。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哈萨克斯坦以及各成员国之间开展多双边外交的重要平台。卞正锋 摄

  此外 ,在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哈中经贸合作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作出贡献 。在过去30年里,两国在经济 、交通运输 、农业等各领域建立了良好 的互利合作关系 ,双边贸易增长近50倍。为强化日益密切的区域关系,哈中两国重点开展交通物流与产业合作,共同在哈境内打造数十个新工业项目 。

  中新社记者 :您如何理解哈萨克斯坦正在推进的“新哈萨克斯坦”发展战略 ?在此战略下,哈对外交往将发生哪些改变?

  沙伊梅尔格诺夫:托卡耶夫总统提出 的“新哈萨克斯坦”发展战略,是一项旨在实现国家政治制度全面现代化 的改革倡议,其核心 是建设一个新 的、公正 的哈萨克斯坦 ,并为每个人提供平等机会。这意味着哈萨克斯坦正寻求通过自身发展壮大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托卡耶夫到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并发表演讲 。富田 摄

  托卡耶夫在11月底举行的总统宣誓就职典礼上曾说 ,哈萨克斯坦的发展将主要依靠自己,同时积极拓展同各领域 的国际合作 ,包括吸引外资。在谈到外交领域时,他明确指出 ,哈萨克斯坦将继续执行平衡 、建设性 的外交政策 。其优先关注的重点,将是与俄罗斯、中国 、中亚伙伴国家以及欧亚经济联盟伙伴之间 的关系问题。

  因此 ,哈萨克斯坦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不会发生改变 ,相反 ,哈萨克斯坦将与中国一道,坚定不移巩固双边关系 ,让两国和两国人民友好世代传承 。

  这也被记录在双方于2022年9月签署 的两国建交30周年联合声明中。双方还同意 ,进入新阶段,愿秉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 、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双边对话 ,精心打造双边关系下一个“黄金30年”。这表明哈中对未来合作持乐观态度 ,并有意在新阶段发展更加密切 的伙伴关系。(完)

  受访者简介:

  铁木尔·沙伊梅尔格诺夫,哈萨克斯坦资深外交官、国际问题专家。曾担任哈国防与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 、哈外交部国际信息委员会主席等职务 。现任哈萨克斯坦高级智库、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图书馆副馆长。其所在机构下设 的科研中心为哈总统及国家部门起草各领域权威研究分析报告。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 ,以及中亚安全和一体化进程问题,发表科研著作90余部 。

东西问|牟岱 :“查海巨龙”何以 是中华民族万年文化史的精神标识 ?******

  中新社沈阳12月21日电 题:“查海巨龙”何以是中华民族万年文化史的精神标识?

  ——专访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牟岱

  作者 孟令卓

  20世纪80年代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查海村出土的石堆“查海龙”等文物轰动国内外考古学界,奠定了北方辽河流域溯源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基石。中华民族龙图腾 的精神标识与“查海文化”有何历史渊源 ?尘封近半个世纪 的“查海遗址”为何亟待启动?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研究员牟岱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怎样理解“查海遗址”类型文化为佐证中华民族万年文化史提供可能 ?

  牟岱 :1986年开始发掘的“查海遗址”类型文化 是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聚落遗址 ,遗址面积3万多平方米,其中主遗址现存面积12500余平方米 。除此,“查海遗址”类型文化还包括“他尺西沟遗址”“程家梁遗址”和“贾家沟遗址”等多处文化遗址 ,构成了独立的类型文化 。考古发现表明,遗址出土 的“中华第一龙”“世界第一玉”、石雕神人面像等遗物 ,展示了特征鲜明 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文明水准 。

贾家沟遗址地表陶片。受访者供图

  近几年来 ,国内很多地方发现了距今万年至八千年左右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但大都晚于“查海遗址”而发现,且历史影响和文化影响远不及“查海遗址” ,无法替代“查海遗址”目前在全国乃至东北亚地区独一无二的万年文化史地位 。到目前为止 ,“查海遗址” 是辽宁省和国内考古发现年代最悠久 、规模较大 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并且具有明显 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标志(龙符号和玉文化) 。考古证明 ,距今约10000-7000年历史的“查海遗址”类型文化为佐证中华民族万年文化史提供了可能 。

程家梁遗址处散落碎陶片。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我们说中华民族是龙 的传人 ,您如何看待“查海遗址”出土的巨龙 是中华民族万年文化史 的精神标识?

  牟岱:龙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 的象征 ,它的起源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的形成和古代文明的孕育发展紧密相关。目前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等地都发现了中华民族史前龙崇拜的遗迹或遗物,已经发掘了一些具有中华民族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标志性象征 的各种大型巨龙 。这些巨龙主要用于华夏古代先民宗教崇拜和祭祀等 ,其中包括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查海村的“查海遗址”(大体相当于兴隆洼文化时期距今10000-7000年 ,但不同于兴隆洼文化)发掘出用石块堆成的“查海龙”,查海石堆龙全长19.7米,龙身宽1.8-2米 ,头部宽5米;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龙虎贝壳摆塑龙(仰韶文化时期距今6500-6000年) ,贝壳龙长1.78米 ,高0.67米 ;湖北省黄梅县白湖乡张城村 的“焦墩遗址”(距今6000-5000年)发掘 的鹅卵石摆塑“焦墩龙”,鹅卵石摆塑龙全长7米,躯干长4.46米,高2.26米。

  其中,辽宁阜新的查海石堆塑龙 是中国辽河流域文明中出现的巨龙 ,可称为辽河第一龙;河南省濮阳的贝壳摆塑龙是黄河流域发掘的巨龙,堪称黄河第一龙 ;湖北省黄梅县 的焦墩鹅卵石摆塑龙是长江流域发掘 的巨龙 ,被誉为长江第一龙 。在这些已知的巨龙形象中 ,尤以辽河流域的“查海遗址”发现 的“查海龙”形象年代最早 、体型最大 ,距今约10000到7000年。

  所以,“查海龙” 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年代最早 的巨龙形象,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查海遗址”类型文化地区也是目前中国考古发掘能够佐证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龙文化 的最早发源地。因此 ,“查海遗址”类型文化是目前中国最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历史文化 。

  “查海遗址”类型文化除发现“查海龙”外,还发现两块陶器上浮雕带有鳞片的龙 ,这比先前发现红山文化(6000年左右) 的玉猪龙还早近2000-3000年 ,是更原始龙的雏形,堪称“华夏第一龙”。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 ,“查海龙”证明龙崇拜起源于母系时代,到了父系时代,龙 的功能经历了从农业氏族社会的保护神到部落联盟的保护神的转化过程 。为此 ,他为辽宁“查海遗址”文化题词 :“玉龙故乡 ,文明发端” 。也表明中华民族以龙为独特民族信仰的历史至少具有约10000到7000年 。

阜新查海遗址 。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在辽河流域溯源中华文明中 ,我们常听到红山文化,“查海遗址”类型文化怎样充分实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其与“红山文化”的渊源体现在哪里 ?

  牟岱 :以往 ,通常的说法是中华文明五千年 ,浙江杭州“良渚遗址”印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时期)的发现 ,将中华文明提前了1000年 ;而“查海遗址” 的发现 ,则把中华文明的探源在红山文化基础上又提前了2000-3000年。在内容上“查海遗址”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点 ,尤其 是从“查海遗址”中发现最能代表中华文明民族特点 的龙(石堆龙和龙纹陶片)、玉器、村落 、最早的基础文字(陶器上“之”字纹) 、以龙为首 的原始宗教等 。这些为研究中华民族史前文明和文化起源提供了新 的依据。

  “查海遗址”类型文化研究是属于中华文明万年至七千年历史 的根脉研究。早在1985年,苏秉琦先生就认为 ,“查海遗址”出土遗物证明“查海遗址”文化应当 是红山文化主源之一和前身 。

  中新社记者 :“查海遗址”类型文化亟待发掘和深入研究的意义何在 ?

  牟岱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 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这为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同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 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 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 ,但仍然任重而道远 ,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 。

  “查海遗址”类型文化 是距今约有10000-7000年历史、亟需不断深化研究的中华文明源头文化之一。发掘研究开发“查海遗址”类型文化,有利于探究生生不息的文明“根脉”;有利于从中国北方地区填补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根源研究工作的空白;有助于实证中华万年文化史;更有助于夯实研究文化自信建设工作的基础 。启动“查海遗址”类型文化发掘研究工作,并将其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一部分 ,这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意义重大 ,对守护精神家园 、讲好中国故事等都有深远影响。

    辽宁省博物馆,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古代文物石锄 。视觉中国 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对重启“查海遗址”类型文化研究有哪些建议?

  牟岱:其一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重启“查海遗址”类型文化的发掘工作 ,可以结合辽宁地区 的中华文明资源实际,设立“查海遗址”类型文化考古专项。

  其二 ,建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精神家园基地。

  党 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要“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查海遗址”类型文化有利于增强全球华夏子孙 的民族自豪感。以“查海遗址”这样具有“中华民族 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 的标志性象征” 的类似遗址文化为基础 ,建立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 的精神家园基地和博物馆 ,打造全球华人寄托民族信仰 、民族情怀的考古文化名胜 ,供全世界华人归乡省祖,形成全球化的民族精神信仰共识和民族凝聚力。

  其三 ,加强对“查海遗址”类型文化 的宣传 ,增强文化自信 的文明历史要素。

  建议对“查海遗址”类型文化中的“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村”“世界第一玉”等能够充分说明中华文明万年文化起源 的实物证据进行大力宣传 ,讲清楚类似“查海遗址”类型文化 的中华文明灿烂成就,及对人类文明 的重大贡献 。

  其四 ,加大对现存“查海遗址”类型文化群的保护和投入。

  从保护中华文明和民族文化安全 的高度,重视现已发现和发掘 的“查海遗址”类型文化群各个遗址的保护 ,打破文物保护级别的限制 ;从展示和宣传民族悠久历史文明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 ,投入更多维护成本和资源 ,保存好现有遗址。此外 ,制定包括前红山和红山文化在内 的考古发掘和保护计划 ,将其置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总体指导下,进行科学发掘和研究。(完)

  受访者简介:

  牟岱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万人计划”首批入选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全国首批文化名家 。

   博士毕业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出版学术专著4部 ,合作出版学术专著11部。主要研究领域 :哲学和文化 、东北亚国际政治 、智库研究等 。研究成果被国家批示采用50余项,被省部级批示70余项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快3平台地图